精选章节
去年立秋后的第七天,张魁背着竹篓走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,竹篓里的老竹篾晃荡着,发出 "吱呀" 的声响。他刚给王大爷家修完竹屋顶,日头偏西,山风里已经有了凉意,吹得竹林沙沙作响,像谁在低声絮语。
转过一道弯,他看见个穿白裙子的姑娘蹲在竹林里,手里举着手机转圈,眉头皱得紧紧的。她的帆布包扔在一旁,拉链没拉严,露出几页画满线条的图纸,边角印着 "美院" 的字样。张魁认得这包,是城里时髦姑娘背的款,跟竹林村的蓑衣斗笠格格不入。
"姑娘,迷路了?" 他放下竹篓,声音在空谷里显得格外响。
姑娘吓了一跳,手机 "啪嗒" 掉在落叶上。她转过身,额前碎发被汗水粘住,眼睛亮得像山涧里的泉水:"啊... 我在找一种叫 ' 女儿竹 ' 的品种,老乡说只有这里有。"
她的普通话带着点城里口音,尾音轻轻的,像竹叶拂过水面。张魁弯腰捡起手机,屏幕上是张竹类图谱,标注着 "女儿竹,珍稀品种,仅存于竹林村后山"。他指了指东边的山坳:"那玩意儿金贵,长在崖壁边,不好找。"
"真的吗?" 姑娘眼睛一亮,立刻站起来,帆布裙沾了片青苔,"我叫李薇,从美院回来的,想做个关于竹艺复兴的项目。" 她递过名片,纸面上印着竹子的烫金图案,在夕阳下闪着微光。
张魁接过名片,指尖触到光滑的纸面,跟他摸惯了的粗竹篾完全不同。他叫张魁,祖辈都是砍竹人,这辈子没见过几张名片,更没听过 "竹艺复兴" 这么文绉绉的词。
"我带你去。" 鬼使神差地,张魁说出这句话。他也不知道自己为啥要帮这个城里姑娘,或许是看她细皮嫩肉的,怕她摔着,或许是那声 "老乡" 叫得他心里暖烘烘的。
李薇高兴得像个孩子,背起帆布包就跟他走。山路越来越陡,落叶下藏着湿滑的石头,她好几次差点摔倒,都被张魁伸手扶住。他的手粗糙有力,沾着竹沥的痕迹,每次碰到她胳膊,都让她觉得像被竹枝轻轻扫过。
走到崖边时,夕阳正把天空染成橘红色。张魁指着岩缝里几株纤细的竹子:"看,那就是 ' 女儿竹 ',叶片心形,竹节会渗竹蜜。"
李薇立刻掏出速写本,蹲在崖边就画起来。她画画时很专注,舌尖微微抵着上唇,夕阳给她镀上层金边,连飘动的发丝都闪着光。张魁靠在毛竹上看着,忽然觉得这画面比他见过的任何山景都好看。
"小心!" 他突然喊出声。
李薇脚下的碎石松动了,身体猛地向后仰。张魁一个箭步冲过去,抓住她的手腕往后拽,两人一起摔在落叶堆里。他怕压着她,落地时特意侧过身,后背撞在竹根上,疼得他龇牙咧嘴。
"你没事吧?" 李薇撑着他的胸口爬起来,眼里满是歉意,"对不起,我没站稳..."
张魁看着她近在咫尺的脸,能闻到她头发上的洗发水香味,像雨后的竹林一样清新。他慌忙推开她,站起身拍着身上的落叶:"没事,山里路就这样。" 他转过身,假装整理竹篓,其实是想掩饰自己发烫的脸颊。
下山时天已经黑了,张魁打开手机电筒给她照路。李薇看着手机屏幕上的竹艺设计图,忽然说:"魁哥,你看这种竹影灯,用烤弯的毛竹做灯柱,灯罩镂刻竹叶纹,能不能做出来?"
张魁借着微光看了看,图上的灯很漂亮,像月光凝在竹枝上。"烤竹不难," 他挠了挠头,"就是这镂空灯罩,得找老篾匠才行。"
"你会烤竹吗?" 李薇停下脚步,眼里闪着期待的光,"我想在村口装一排这样的灯,让竹林村亮起来!"
张魁看着她兴奋的样子,想起村里坑洼的泥路,想起晚上走山路要打手电筒,想起王大爷说过 "啥时候咱村也能有路灯就好了"。他点了点头:"我跟我爷爷学过烤竹,明天带你去看我家的老炭窑。"
李薇高兴得跳了起来,帆布包上的铃铛 "叮" 地响了一声。那晚的月光很亮,透过竹林洒在青石板路上,张魁看着李薇蹦蹦跳跳的背影,忽然觉得,这个城里来的姑娘,或许真能让这穷山沟变个样。
他们在老祠堂门口道别,李薇说她暂时住在祠堂偏房,要好好考察村里的竹资源。张魁看着她走进祠堂,门轴 "吱呀" 一声响,像拉开了某个故事的序幕。他转身往家走,路过竹林时,听见缺耳鬼影在竹梢上嘀咕:"这姑娘... 有点意思。"
张魁瞪了眼黑漆漆的竹林,压低声音:"别吓着人家,她是来帮咱们的。" 役鬼们立刻安静下来,只有风吹过竹叶的沙沙声,像是在应和他的话。
清明后的竹林村,柏油路像条黑亮的绸带缠上山坡。张魁骑着电动三轮车驶过村口,新立的竹制路灯正被李薇调整角度 —— 灯柱是烤弯的毛竹,灯罩镂着竹叶纹,晨光穿过缝隙,在他工装裤上投下细碎的影。三个月前,这里还是坑洼的泥路,如今每隔五十米就有盏这样的灯,灯杆上刻着村民的名字,张魁的名字旁边刻着把小斧头,李薇的名字下是片舒展的竹叶。
"魁哥,试试这盏灯的色温!" 李薇站在梯子上回头,帆布裙口袋里掉出半截竹笔。她手腕上的竹节手链晃了晃,那是用第一盏成功的竹影灯废料做的。张魁伸手扶稳梯子,指尖触到她晒得微褐的脚踝,像被竹丝轻扫了下,慌忙缩回手,却碰落了她插在发髻的野菊花。
"小心点。" 他捡起花,别在她耳后,发现她耳垂红得像熟透的山莓。远处 5G 基站的施工队传来哨声,信号塔在晨雾中若隐若现,像支插入云天的竹笛。
王大爷背着竹篓从旁边路过,篓里的春笋堆得冒尖:"魁娃子,李丫头,早饭煮了嫩笋,来家吃口?" 他嘴角沾着旱烟渍,竹篓边缘还挂着李薇给他编的竹制防丢绳。
"就来!" 李薇应着,从梯子上跳下来,帆布裙扫过张魁膝盖。张魁闻到她头发上有股竹火烤过的清香,混杂着野菊花的甜,像这片竹林在春天该有的味道。
"李丫头,昨儿你教我编的竹篮底儿,老是歪。" 王大爷咧着嘴笑,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,"等吃完早饭,你再教教我?"
"好啊王大爷," 李薇接过竹篓,"这次咱们试试 ' 女儿竹 ' 的细篾,编出来的篮子更结实。"
张魁看着两人往王大爷家走,晨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。他想起三个月前,李薇第一次在老祠堂跟村民们开会,说要做竹艺电商时,王大爷吧嗒着旱烟锅直摇头:"城里来的丫头片子,懂个啥竹编?" 如今他却追着李薇学新花样,竹篓里的春笋也不再卖给收购商,而是等着李薇拍照上架。
"魁哥,发啥呆呢?" 李薇回头喊他,阳光落在她睫毛上,像撒了把碎钻。
"来了!" 张魁应着,心里却想着昨晚李薇画的新设计图 —— 用竹炭做的面膜,说是能美容养颜。他摸了摸自己粗糙的脸,有点好奇那玩意儿抹在脸上是啥感觉。
老祠堂的雕花窗棂间漏进阳光,照在李薇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的 "竹韵电商" 流程图上。三十多个村民挤在长条凳上,张嫂系着印有 "山里魁哥" 字样的围裙,举着手机对准黑板,正在直播 "竹农变主播" 的培训课。
"家人们看这边!" 张嫂对着手机镜头笑,凤仙花染红的指甲敲着黑板,"这是李薇姑娘给咱们画的竹炭面膜生产流程图,从砍竹、烧炭、磨粉到灌装,全是咱们竹林村的手艺!"
台下的王大爷戴着老花镜,手里攥着笔记本,上面歪歪扭扭记着 "面膜 = 竹炭 + 水 + 蜂蜜"。他旁边的年轻媳妇抱着孩子,孩子手里玩着李薇用竹丝编的小蚂蚱。
"现在给大家展示下咱们的明星产品 ——' 女儿竹 ' 竹炭面膜!" 李薇从展示柜里拿出一片面膜,透明的膜布上能看到细密的竹纤维,"这膜布是用清明后三天的黄金笋纤维织的,透气性特别好,而且含有天然竹黄酮..."
"啥是竹黄酮?" 王大爷举手提问,引来一阵哄笑。
"就是竹子里的宝贝疙瘩," 张魁在后排搭话,"能抗氧化,跟城里卖的那啥... 维生素 E 一个道理。" 他昨天刚帮李薇从县里图书馆借来《竹产业深加工技术》,熬到半夜才弄懂这些术语。
李薇笑着点头:"魁哥说得对。现在请张嫂给大家演示下如何正确使用面膜。"
张嫂立刻把面膜贴在脸上,对着镜头做鬼脸:"家人们看!贴上凉丝丝的,跟咱们山里的山泉水一样舒服!" 台下的村民们笑得前仰后合,役鬼们蹲在梁上,缺耳鬼影用柴刀在木头上刻张嫂的样子,另外两只则用竹篾编了个假面膜贴在脸上。
直播进行到一半,突然断了网。张嫂急得直拍手机:"咋回事咋回事?这破信号!"
李薇赶紧拿出备用热点:"别慌张嫂,用我的手机热点。" 她转头对张魁使眼色,张魁悄悄走到祠堂后门,对着竹林深处比了个 "快点" 的手势。片刻后,5G 基站的信号格重新满格,张嫂的直播间里又热闹起来。
"看到没家人们,咱们竹林村现在有 5G 啦!" 张嫂兴奋地喊,"以后下单的面膜,保证当天就能从这老祠堂发货!
李薇看着直播间里飞涨的点赞数和 "下单" 的弹幕,眼里闪着光。张魁站在角落,看见梁上的役鬼们正手忙脚乱地把竹篾假面膜收起来,缺耳鬼影还对着他比了个 "OK" 的手势。他悄悄笑了笑,觉得这些青灰色的影子,比任何直播助手都管用。
"面膜膜布的韧性还是不够。" 李薇把第三十二片试验品扔在桌上,眉头皱得像团乱篾。工作室里弥漫着竹炭的清苦气味,桌上摆满了各种竹粉样品,从老竹炭到黄金笋炭,颜色从深灰到浅褐不等。
张魁拿起一片膜布,放在灯光下看:"是不是竹纤维太粗了?" 他想起昨天王大爷说的,"女儿竹" 的纤维最细,适合做贴身用品。
"对呀!" 李薇眼睛一亮,立刻翻出 "女儿竹" 的竹粉,"我之前担心珍稀品种产量低,没敢用,现在看来必须试试了!"
两人熬了通宵,把 "女儿竹" 炭粉和天然竹纤维混合,又加入了竹蜜和山泉水。当第一片半透明的膜布从模具里取出时,晨光已经透过窗户照进来。
"成功了!" 李薇把膜布贴在脸上,兴奋地转圈,"魁哥你看,又薄又服帖!"
张魁看着她脸上的膜布,透过竹纤维能看到她弯弯的眼睛:"嗯,像蝉翼一样。" 他伸手想摸摸膜布的质感,却不小心碰到她的脸颊,两人都愣住了。
工作室里静得能听见竹炭罐里的沙沙声。李薇慌忙取下膜布,脸颊比膜布上的竹炭粉还要红:"我... 我去叫张嫂他们来试试。"
第一批面膜样品做出来后,村民们都抢着试用。王大爷把面膜贴在晒得黝黑的脸上,逗得大家直笑:"咱这老脸,抹了能变俊不?" 张嫂则天天在直播里敷着面膜讲故事,说这是 "竹林里的神仙水"。
但真正的挑战在上市后。首批五百片面膜上架三天,只卖出了十二片。张嫂看着后台数据直叹气:"李丫头,是不是咱这面膜太贵了?"
李薇盯着电脑屏幕,眉头紧锁:"定价是参考了同类产品的,问题可能出在宣传上。咱们的卖点是 ' 非遗工艺 + 天然成分 ',但没说清楚跟其他面膜的区别。"
"那咋办?" 张魁递过一杯热可可,杯子是用黄金笋竹根挖的,"要不... 拍个视频?"
于是就有了那个火遍全网的短视频:张魁背着竹篓在晨雾弥漫的竹林里砍 "女儿竹",李薇在老炭窑前烧制竹炭,王大爷用传统竹筛研磨竹粉,张嫂则对着镜头展示面膜的服帖度,最后画面定格在竹影灯廊下,李薇摸着脸上的面膜说:"我们用三代人的竹艺,做一片会呼吸的面膜。"
视频发布当晚,面膜库存就被抢空了。张嫂的直播间涌进上万观众,把她吓得直掐自己大腿:"家人们慢点下单!竹炭还在烧呢!"
溪边的临时工作台变成了临时加工厂,村民们围坐在烤竹火旁,有的编面膜包装盒,有的贴标签,有的打包发货。张魁负责烤竹条做包装盒骨架,竹油渗出时发出 "噼啪" 声,混着溪水声和村民们的笑闹声。
"魁哥,这批包装盒要加急,明天就得发走!" 李薇抱着一摞订单跑过来,头发上还沾着竹屑,"现在每天能卖三千片,咱们得扩大生产了。"
张魁接过订单,看见上面来自全国各地的地址,有些激动得手都抖了:"三千片?咱村哪有这么多 ' 女儿竹 '?"
"所以我改良了配方," 李薇拿出新的膜布样品,"用黄金笋和 ' 女儿竹 ' 按比例混合,既能保证品质,又能扩大产量。" 她眼里闪着自信的光,像当初画竹影灯设计图时一样。
王大爷戴着老花镜,仔细检查每片面膜的包装:"李丫头,这盒子上的竹叶纹,是你用我编竹篮的纹样刻的吧?"
"是啊王大爷," 李薇蹲在他旁边,"咱们的面膜,连包装盒都是非遗手艺呢。"
这时,张嫂举着手机跑过来:"家人们看!这是咱们的生产车间,纯手工制作哦!" 镜头扫过烤竹火、编竹盒的村民,最后停在李薇和张魁身上,"这位是魁哥,负责烤竹;这位是李薇姑娘,咱们的设计师兼厂长!"
直播间里立刻炸开了锅:"哇塞,帅哥美女组合!"" 这才是真正的乡村匠人!""面膜用完盒子都舍不得扔!"
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,村里的老祠堂变成了仓库,竹影灯廊下每天都停着快递车。张魁看着村民们数钱时笑得合不拢嘴,想起去年这时王大爷还在为 420 元 / 吨的竹子发愁,如今他编的竹篮成了面膜的赠品,供不应求。
"魁哥,你看!" 李薇指着手机,上面是某个网红主播的推荐视频,"她说咱们的面膜是 ' 会呼吸的天然护肤品 '!
张魁凑过去看,屏幕上的主播敷着面膜,背景是竹林村的竹影灯廊。他忽然觉得,这片生他养他的竹林,真的在李薇的手里,发出了耀眼的光。远处的竹梢上,役鬼们正把竹筒当喇叭,模仿主播的声音喊着 "买它买它",缺耳鬼影还把柴刀当话筒,惹得另外两只直敲竹筒。
台风 "山猫" 过境那晚,李薇的工作室屋顶漏雨,刚做好的五千片面膜眼看就要被淋湿。张魁带着役鬼们冒雨赶来时,看见李薇正踮脚用塑料布堵窟窿,帆布裙全湿透了,贴在身上像片被雨水打透的竹叶。
"下来!" 他把梯子靠在墙上,伸手去拉她。她跳下来时,不小心撞进他怀里,雨水顺着她头发滴在他工装外套的破洞上 —— 那是上次帮村民砍竹时被竹秆划的。役鬼们举着竹箬编的伞围过来,缺耳鬼影把柴刀插进泥里,刀刃上还挂着刚从张魁家厨房顺来的笋干。
"面膜快被淋湿了!" 李薇指着墙角的箱子,牙齿冻得直打颤。张魁没说话,脱下外套裹在她身上,自己冲进雨里搬箱子。当他浑身湿透地回来时,看见李薇正用他的外套角擦面膜包装盒,外套口袋里掉出颗没吃完的笋干饼,饼上印着她做灯罩时的竹纹模具。
"魁哥," 她突然说,声音比雨声小,"你后背又受伤了。"
张魁回头,看见她盯着他肩胛骨处的新疤,那是为了抢收黄金笋苗划的。山风卷着雨星吹进来,役鬼们在门口排成一排,用身体挡住风雨,靛蓝布衣在闪电中像道凝固的浪。他想起面膜刚上市时,李薇为了赶订单熬夜画图,累得趴在工作台上睡着,也是这样让他心疼。
"没事," 张魁拿起药膏,"老毛病了。"
李薇抢过药膏:"我来。" 她的指尖沾着竹炭药膏,轻轻抹在伤口上,动作温柔得像拂过竹叶。张魁趴在桌上,闻着她头发上的雨水味和药膏的竹香,忽然觉得,就算再大的台风,只要有她在,就没什么好怕的。
这时,缺耳鬼影偷偷溜到面膜箱旁,用柴刀把漏下来的雨水引到桶里。另外两只役鬼则用竹篾编了个临时屋顶,盖在箱子上。李薇只觉得眼前一花,箱子上就多了个竹篾棚,惊讶地说:"魁哥,你看!"
"嗯," 张魁假装没看见役鬼们的动作,"可能是风把竹篾吹过去了吧。" 他对角落里的鬼影们眨了眨眼,缺耳鬼影立刻比了个 "嘘" 的手势。
暴雨下了整夜,工作室里的面膜安然无恙。第二天清晨,张魁看见李薇靠在面膜箱上睡着,嘴角还带着微笑,手里攥着张订单,上面写着 "感谢你们的面膜,让我想起了家乡的竹林"。他轻轻给她盖上外套,走到门口,看见役鬼们正把竹筒里的雨水倒掉,缺耳鬼影还对着他竖起了大拇指。
竹艺文化节那晚,李薇设计的 "竹影灯廊" 沿着溪畔亮起来。三千盏竹影灯在暮色中次第发光,地上的竹影与水中的倒影纠缠,像无数只手交握。张魁站在灯廊尽头,手里攥着个竹节盒,盒盖刻着片完整的黄金笋叶,叶脉是他用爷爷的刻刀一点点凿出来的。
李薇穿着改良的竹编连衣裙走来,裙摆缀着发光的竹纤维线,每走一步,灯影就在她身上流动,像披着一溪月光。她头发上别着野菊花,和第一次见面时一样,只是这次的花是张魁早上采的,带着晨露。
"魁哥,你看这灯," 她停在他面前,发梢的光斑跳动着,"像不像我们第一次在溪边烤竹时的火?"
张魁看着她眼里的灯影,想起面膜上市那天,她兴奋地在老祠堂里转圈,头发上也沾着这样的光斑。他打开竹节盒,里面是枚用黄金笋竹根雕的戒指,叶尖嵌着粒黑曜石 —— 那是从他的鬼戒上取下的,原本墨黑的石头如今清澈得像溪水里的卵石,能映出人的影子。
"李薇," 他声音发颤,像第一次卖出爆款面膜时那样激动,"这盏灯,你愿意一辈子帮我设计吗?"
戒指内侧刻着极小的字:"竹生四季,我遇你"。李薇接过戒指时,发现竹根的温度和他掌心的温度一样,带着烤火后的暖意。远处传来村民的欢呼,张嫂举着手机直播,王大爷敲着竹筒,役鬼们在溪对岸敲响了竹筒编钟,奏的是她奶奶传的《月光下的竹林》,缺耳鬼影还把柴刀当指挥棒挥着。
张魁给她戴上戒指,触到她无名指上的细茧,那是编竹丝、画设计图留下的痕迹,和他掌心的茧刚好吻合。他忽然想起面膜大卖那天,李薇高兴地抱住他,说 "魁哥,我们做到了",当时她的眼泪掉在他工装外套上,和现在的戒指一样烫。
灯廊里的灯突然全部变亮,将两人的影子投在身后的竹墙上。张魁看着影子里的自己和她,忽然明白爷爷说的 "竹鬼契约" 究竟是什么 —— 不是让他靠竹子发财,而是让他在这片竹林里,遇见一个能和他并肩站在灯廊下的人,一起看着老村庄长出新的年轮。
溪水流过灯廊下的石头,把竹影灯的光揉成碎金。李薇的竹根戒与他的鬼戒相碰,发出清响。役鬼们在竹林深处亮起了竹火,火光映着新长出的黄金笋苗,也映着两个年轻人在灯廊下的约定 —— 要让这片土地,像竹影灯一样,在岁月里始终亮着温暖的光。
王大爷带着村民们走来,每人手里都提着盏小竹灯。张嫂举着手机直播:"家人们看!这是我们竹林村的 ' 心影灯 ',象征着好日子节节高!" 役鬼们见状,纷纷从竹梢上溜下来,帮着村民们调整灯的角度,缺耳鬼影还把柴刀插在地上,权当灯座。
张魁揽过李薇的肩,看着灯廊尽头的 5G 基站闪着微光,与竹影灯的暖黄交相辉映。他知道,未来的路还长,也许会有新的暴雨,但只要身边有这个人,有这些守护竹林的役鬼,有全村人拧成一股绳的劲儿,这片土地就永远不会缺少光亮。
夜风拂过,带来竹叶的清香和烤竹的微暖。李薇靠在他肩上,看着灯影在溪水里晃荡,忽然轻声说:"魁哥,你听,溪水好像在唱歌。"
张魁侧耳倾听,潺潺的水声里,似乎真的有竹筒编钟的余韵,有役鬼们敲竹筒的 "笃笃" 声,有面膜包装时的沙沙声,还有无数新竹拔节的 "噼啪" 声,共同谱成一曲关于约定与希望的歌谣,在竹影灯廊下,久久回荡。
更新时间:2025-07-06 14:37:34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ituitui.com。爱图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