递给愁苦小律师一个巨大的放大镜(标着“数据”)。第三格:透过放大镜,
显现出格子间里奋斗冲刺的演讲身影;小木屋里则映出许多人围坐在一起、笑容温暖的样子。
第四格:小律师低头看着自己的心口位置,那里画了一颗发光的、小小的红心。
第五格:小律师抬起头,虽然表情还有点懵,但问号消失了。他/她迈开步子,
不是走向摩天大楼,也不是走向小木屋,
而是走向画面深处一条延伸向远方的、开满小野花的小路。旁边写着:“心之所向,
便是通途。别怕迷路,每一步都是风景。”最后,在漫画的末尾,有一行手写的字,
扫描得清晰可见,笔迹干净利落:“烦恼收到。愿你找到属于自己的‘最优解’。
”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,恰好落在我盯着屏幕的眼睛里。
指尖无意识地抚过屏幕上那颗发光的、小小的红心,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流,
混杂着被洞悉的羞赧和被抚慰的熨帖,悄然淌过心田。报告是理性的手术刀,
精准剖析;漫画是感性的创可贴,笨拙却温柔地覆盖住伤口。这份回应,
远远超出了一个“随机解忧”的义务范畴。是谁?
这个匿名的、心思缜密又带着点笨拙可爱的“树洞守护者-001”,到底是谁?
他/她怎么知道是我?又为何如此用心?一种强烈的冲动攫住了我。我要找到他/她!至少,
要亲口说一声谢谢。打开校园论坛,
框里输入关键词:“公益法律援助”、“律所选择”、“职业迷茫”……相关帖子寥寥无几,
且时间久远,发言者要么是低年级学弟妹,要么ID风格明显不符。思路一转。
对方能精准定位到我,必然是通过我在校园网的活动痕迹。那份报告的专业性,
指向理工科背景,尤其是数据分析能力强的专业。计算机系?可能性极大。
输入更具体的课程名:“民事诉讼法”、“法律文书写作”……这些是我大三大四的专业课。
帖子列表刷出来,时间锁定在最近半年。我的目光快速扫过一个个发帖ID。突然,
一个标题映入眼帘...